2010年3月31日星期三

憔悴坟头土,见之如亲人;千古仿徨事,此物最伤情。

整个月以来,走进市场,到处都看到售卖纸扎品,而且样品繁多,从传统古老祭品,到最现代化的日常用品,举凡人间所有的,甚至许多人在现实生活里无法拥有的,都应有尽有。我不禁疑问:人们焚烧了这些东西,死去的亲人真的能得到,并且需要用到吗?或是人们为求心安和表示孝心?

其实,清明节确实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,不过主要是扫墓。扫墓的习俗起源很早,到唐玄宗下诏定为五礼之一。扫墓是慎终追远、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。一年一度到亲人的墓前,为墓除草添土,记得以前去扫墓时,总是背着锄头带着大剪刀。把坟墓前后整理干净后,才点香祭拜,最后以纸钱置坟头。如过了清明节,坟头无纸钱者,表示没子孙来扫墓。

现在许多人说:去“清明”,那是错误的说法,应该说去“扫墓”。即使现在很多都不必上坟,只去放骨灰甕处祭拜,意义是一样的。

再说,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,相传春秋战国晋公子重耳,被逼流亡时,忠臣介子推曾割股肉救公子。重耳回国做了君主,就是晋文公。晋文公封赏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,唯独忘了介子推,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,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,介子推不愿见他,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。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,希望能逼介子推出来。大火熄灭后,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,母子俩烧死在柳树下。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“介山”,在山上建立祠堂,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,晓谕全国,每年这天禁忌烟火,只能寒食。第二年,晋文公领着群臣,素服徒步登山祭奠,把这天定为清明节。从此,勤政清明,励精图治,把国家治理得很好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。

无论寒食节或清明节,都是值得记忆的传统节日。虽然时代不同,古今有异,但在具体表现上,是否应该考虑到节日的根本意义?在一些坟场,有时可看到子孙们开着音乐,欢声笑语,大吃大喝的快乐情形,却少见悲伤怀念的哀愁。而焚烧大量祭品,污染空气,伤害地球,破坏居住环境。若果亲人泉下有知,想必也不要他们的子孙后代受到危害吧!?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